best365武汉地铁12号线武昌段首个盾构区间双线贯通穿越学校、铁路、河流!武汉地铁12号线座,串联武汉三镇成环,经过7个中心城区,与18条线路可实现换乘,是世界第二长、亚洲第一长的地铁环线,线路两次穿越长江、一次穿越汉江,分为武昌段和江北段同期建设。
茶叶所站-青菱站区间盾构由青菱站始发,线路出青菱站后沿白沙三路由西向东地下敷设,侧穿地铁5号线高架桥墩,途经区间风井二次始发后,依次下穿武南编组站47股道、湖北工业大学教学楼、巡司河、湖北工业大学学生宿舍楼(2#、3#、4#)、武汉地铁7号线湖-板区间后进入茶叶所站接收。茶叶所站-青菱站区间线米,右线米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。
该线条既有地铁线条河道相交,左右线次穿越Ⅱ级风险源、多次穿越Ⅲ级风险源施工,对盾构施工掘进控制要求严格,地表及建筑物沉降控制精度高。
地段位于既有地铁5号线高架下,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存在姿态控制难、渣土改良难、地表沉降控制难等问题,
管理单位较多,手续办理流程长、协调难度大、人员更换频繁等,涉及武汉铁路局多个单位和部门。项目部主动与武汉铁路局对接沟通,按照设计施工可立项、安全评估、施工图纸审查、代建合同签订、施工方案审核、安全协议签订、施工计划申报等工序逐项完成,共涉及武汉铁路局17个单位及部门,由于人员的频繁更换,导致一项工作处理耗时长,极大的增加了工作推进难度,历时近一年半时间终于完成手续办理工作,茶青区间盾构机在2023年5月10日开始二次始发并正式下穿武南编组站。
盾构长距离、高埋深下穿武南编组站铁路编组群如何防止铁路轨道及道床沉降、控制盾构机喷涌属于难点。
盾构机下穿焊轨基地为500米长轨加工基地,长轨存放时效台沉降不允许超过2毫米,沉降控制要求高,高速铁路轨道沉降控制值6毫米,预警值4.8毫米best365。项目部通过对施工方案的优化和完善,并邀请内外专家咨询把脉,确定下穿施工方案,在过程中得以实施,最终在项目的不懈努力下于2023年7月10日安全穿越武南编组站best365,轨道沉降控制在±2mm范围。
盾构机近距离、多密集穿越建(构)筑物,如何确保施工的安全和稳定,降低对学校的影响属于重难点。
依次穿越湖工大足球场、艺术设计学院,综合教学楼,工程技术学院,第六教学实验楼等建筑物后向东前行,再次下穿巡司河(河面宽30米、深6.7米),学校女生宿舍2#楼、3#楼、4#楼(每栋楼高7层、入住约600人)。
该区间下穿既有地铁7号线湖工大站~板桥站区间隧道,侧穿既有隧道的联络通道兼泵房,区间隧道距离既有隧道最小垂直净距为3.76米,距离联络通道兼泵房最小水平距离为3.86米。
盾构掘进过程中可能造成既有线轨道沉降,既有泵房开裂、渗漏等重大安全事故,影响既有地铁线运营安全。且区间该段处于350米小半径曲线米的钢筋砼管片,小半径曲线盾构施工将导致隧道超挖及轴线的控制难度增大,导致地层损失加大,沉降加大。且下穿期间,地铁7号线正常运营,地铁列车行车动荷载将对沉降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,对监测系统及盾构掘进参数动态调整要求极高。
最终区间左右线顺利穿越武南编组站及武汉地铁7号线两个Ⅰ级风险源,将最大沉降值控制在±2mm。
武汉地铁12号线项目自盾构施工以来,严格按照公司及武汉市标准化手册施工,一路“过五关斩六将”。先后多次荣获武汉城乡建设局“全市建设工地文明施工较好工地”称号,武汉市“文明施工红旗工地”“武汉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”等称号。
同时,项目部加强技术攻关,先后攻克盾构机高风险吊装、盾构穿越软土地层、长距离穿越铁路、连续近距离穿越建(构)筑物、穿越河流、穿越既有地铁线项技术难题,顺利穿越地铁5号线号线处风险源,创造了“武汉地铁12号线全线首个盾构始发”“武汉地铁12号线全线首个盾构顺利穿越铁路”“武汉地铁12号线武昌段首个盾构单线号线武昌段首个盾构双线贯通”四个首个纪录,以及单月双线环的掘进纪录;科研立项1项、编写工法2项、获得省部级QC奖2项,申报专利3项、编写论文5篇。
只争朝夕,不负韶华!下一步,项目部将认真做好盾构穿越期间施工经验总结,梳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亮点和不足best365,为后续公司同条件下盾构施工提供经验。项目建成通车后,将有效提升环线客流吸引力,缓解武汉中心城区客流压力,为武汉轨道交通发展提速,实现“三镇同环”,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。。